2015年5月31日星期日

鳳梨酥-家鄉的月餅


中秋在望,月餅飄香,作爲鳳梨酥中秋節的傳統美食品類繁盛,蘇廣皆有,包裝瑰麗。記起清人袁枚《隨園食單》曾介紹到:“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松柔膩,迥異尋常。”在我家鄉瓯越之南流存著一種口味傳統,外形依然保持著一個撒滿芝麻的大圓臉,名曰:橋墩月餅。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橋墩月餅才是真正的月餅。這一方面當然是因爲我孤陋寡聞,另一方面也因爲橋墩月餅是一種很固執、從外到裏都不易改變的月餅。

浙南的中秋習俗是外婆給外孫送月餅。那時候一般都叫做大餅。大餅確實挺大,最大的要賽過土竈的鍋蓋,重達十斤。不過一般人家送往來去,大多是直徑一尺左右,重量一兩斤的月餅。如果嘴饞了,自己去買,那大多買的是一掌見方的小月餅。不過大月餅有大月餅的好處,就是因爲大了,所以更厚,裏面的瓤肉更豐富,味道更好。

橋墩月餅尋根溯源應該是潮式月餅的一種,外形像是一個灑滿了芝麻的“大聯翔圓月”,裏頭的攘餡兒則是脊膘肉、冬瓜條、花生之類,和上豬鳳梨酥油,在爐中烘烤成熟,外皮酥脆,裏餡順滑,其美味的關鍵來自于外層的脆皮和豐厚的芝麻吸收了從內餡溢出的油脂,所以吃起來肥而不膩,芝香撲鼻。

中秋之夜,一般人家會用一個大月餅祭月。在月下擺出,中間插一根香燭,孩子們就眼巴巴地等著香燭燃盡,可以一飽口福。只是忘記了當年蠟燭油滴到月餅上,是不是也一塊吃了下去太陽餅

後來才吃到蘇式月餅、廣式月餅,小小的,厚厚的,包裹著蛋黃、蓮蓉和豆沙,軟,糯,細,膩。現在則有更多式樣的月餅,連哈根達斯、這類外來者也做起了自家綠豆椪的月餅來應景。嘗鮮還不錯,但說到真正的中秋之味,嘴裏泛起的還是那股混合著芝麻香、冬瓜糖甜的味道。

其實橋墩並非我們認知的那個橋墩,橋墩是個小鎮,如今,各種聯翔餅店字號的橋墩月餅店鋪星羅棋布般散落在橋墩鎮,其中尤以“丁源興”最爲出名。據說,在民國初年丁源興老字號的創始人丁開泰,從閩南學藝歸來,在橋墩鎮上開起了第一家糕餅店,距今已有百年曆史。太陽餅歲月滄桑,盡管橋墩月餅的口味也一直在改良,但仍舊保留著古之遺風和“原汁原味”的老味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